节目第一期的主题为“可穿戴计算时代来临”,本期活动我们邀请到了前Google X Lab资深研究员、格灵深瞳创始人赵勇,百度云布道师张辉及KnewOne联合创始人李笑来作为嘉宾,与大家一起分享有关可穿戴计算的内容。
可穿戴计算之父:Steve Mann
可穿戴计算设备成为火热的话题是去年谷歌推出Google Glass之后,今年的CES 2013上,也有不少公司推出了眼镜、腕带等各种可穿戴计算设备,可穿戴计算也越来越火热。但实际上,可穿戴计算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多伦多大学教授Steve Mann被人称为“可穿戴计算之父”,公认的第一个赛博格(Cyborg)——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很像科幻小说中的一些角色,利用机器设备来增强自己的感觉,从而加强对环境的掌控。
Steve Mann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制作类似于 Google Glass 这样可以架在自己的鼻梁上,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记录周遭事物的眼镜。
可穿戴计算设备(眼镜)的发展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Mann 设计的设备原本是戴在头盔上,而经过多年的实验和反复改进,他的头戴式智能眼镜变得越来越轻巧。后来 Mann 成功开发出令智能眼镜小型化,并与电脑和网络相连的技术EyeTab,比 Google Glass 要早十三年。
可穿戴计算设备将成为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的又一个潮流
Google Glass
iPhone的推出重新定义了手机,让智能手机真正成为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iPad也正在威胁PC的生存。但最近一两年,这两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设备发展都有些停滞,那么,以Google Glass为代表的可穿戴计算设备是否能够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掀起又一场科技革命呢?
对此,前Google X Lab研究员赵勇表示肯定。他认为:
科技总是不断新陈代谢的一个生态,现在我们主流的科技设备、新兴设备,就是智能手机,一定会有个东西未来会替代智能手机的。我觉得以Google眼镜为代表的这种设备,它最大的不同是把用户的眼睛和手从设备上解放出来了,所以不需要从兜里掏出一个东西,也不需要低下头去看它,它永远在你前面。所以我相信可穿戴计算设备——不见得是Google的眼镜,或者是其它公司做的其它的产品——一定可以给人们更大的自由,我觉得它一定会成为潮流的。
而百度云布道师张辉则认为最终定义这样一场革命需要时间,需要看大众对这种事情的接纳程度。
可以说,这样一场革命一定会到来,或许很快。 Google Glass已经开始面向大众开放购买,虽然不成熟,但之后的二代、三代Google Glass,势必会越来越成熟、完善。另外, 苹果的iWatch研发工作似乎也越来越明朗。或许在今年,我们就能看到苹果与谷歌一起,拉开可穿戴计算革命的大幕。
Google Glass、iWatch树立可穿戴计算设备典范
昨天我们曾报道了一个消息,谷歌在今年的South by Southwest上展示了最新的可穿戴计算产品:会说话的鞋子。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形式越来越多,眼镜、手表、头盔、鞋子等等。那么,哪一种可穿戴计算设备最有机会获得成功最能获得用户青睐成为厂商必须思考的问题了。
iWatch概念图
赵勇表示,技术还是使生活更方便、更自然、更人性化。而在这些形式之中,头盔恰恰容易成为一种累赘,这也使得它成为第一个被排除的形式。
腕带式设备与眼镜在今年的CES大会上非常火热。
先说腕带式设备,赵勇透露说,在硅谷,许多大公司都在开发智能手表,非常多。但到现在,仍没有一家公司成功。不过赵勇表示对苹果的iWatch很期待:
手表的第一个属性是珠宝,第二个属性是时尚,第三个属性是时间,所有其他的功能都在这三个属性之后。
而电子表恰恰不是一个很酷的东西,至少现在它无法呈现一种珠宝感、时尚感。所以我对苹果是寄于厚望。因为苹果是这些科技公司里唯一在时尚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如果他能够成功的给电子表赋予时尚的意义的话,我想他会改变这个格局的。
不过李笑来指出,手表类可穿戴计算设备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电源续航能力。现在很多可穿戴计算设备面临最大的瓶颈就是电。而这些可穿戴计算设备实现动能或太阳能仍然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除了腕带式设备,最受关注的就是眼镜。目前虽然有很多公司都在开发相关产品,但最受关注的无疑是谷歌的Google Glass,Google Glass最大的优势是把用户的眼睛和手从设备上解放出来了,不需要从兜里掏出一个东西,也不需要低下头去看它,它永远在你前面。这一类产品也将成为可穿戴产品的典范。
其实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在不能取代现有智能设备的情况下,需要能够成为一种优秀的附件。然后与现有的智能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甚至PC组合成更有利于提升用户生活质量的产品。
续航能力、隐私……可穿戴计算设备将遭遇的困境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在发展历程中还将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摆在各大公司及厂商面前。
电池续航能力:KnewOne联合创始人李笑来表示之所以自己看不好iWatch一类的产品就是因为iWatch很可能是一部完整的智能设备,这样的话,其电源续航能力将是令用户非常头疼的事情。可穿戴计算设备更多的是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如果频繁的取下进行充电,有的用户就会受不了。
隐私保护:首先遭遇这一问题的就是最近很火热的Google Glass。3月9日,位于美国西雅图的一家咖啡厅就在Facebook贴出一张拒绝Google Glass的海报。这家咖啡厅也因此成为西雅图第一家拒绝谷歌眼镜的场所。这家咖啡厅的解释就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另外,前面提到的Steve Mann,去年也曾因为佩戴智能眼镜进入麦当劳时遭受了攻击,虽然他被攻击的原因并没有被确切的公开,但外界的关注点依然在其佩戴的智能眼镜上。在使用类似穿戴式设备时,如何保护用户及他人隐私相信一定会在将来某一时间成为焦点。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除了上面的问题之外,很多人在质疑可穿戴计算设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Google Glass,它会分散人的注意力,或者对用户眼睛的聚焦、对原来人的生理结构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就像汽车发明之初,车祸一定是别人拿来质疑它的一个东西,我们也需要看到另一面,有很多事情,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会比它带来的危机要大的多。可穿戴计算如果作为一场革命,那么,必定会带来部分不利的影响,关键是说这种影响和它所带来的利益相比较而言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每一次变革总会遇到各种阻力各种困境,不过,时代的发展史任何困难都难以阻挡的。可穿戴计算时代既然已经来临,那我们,也努力做好迎接它的准备吧。(文/ 魏兵责编/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