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在创新引领30多年高速发展后,深圳于近年提出由“深圳速度”转向“深圳质量”。如何把创新和质量结合起来?
2015年3月21日 ,2015年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之创新质量体系及信息及行业研究报告发布会在深圳五洲宾馆深圳厅举行。史太白技术转移与教育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覃焱做了题目为《创新质量体系报告》的演讲。她用了一个90万人民币的成本和190元人民币的差额的故事生动地阐述了创新质量的实际意义,深入浅出的解释出了“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

覃焱认为,在今天创新质量体系当中,一定要考虑到创新的受众者也就是客户的感受。在生产创新中,包括金融、商业模式,社会治理、生活方式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新的价值。创新质量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成正比,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其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反之,则企业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也越大。
这份来自德国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为深圳创新与深圳质量在发展中的融合提供了灵感。据悉,这是中国IT峰会7年来首次引进德国专业团队出具行业报告。
速记实录(文字实录由主办方提供)
覃焱:我很荣幸今天在这里代表史太白为大家作史太白的最新研究成果“创新质量报告”。
2012年6月份商务部副部长蒋部长专门去史太白总部邀请史太白到中国。2012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基本确定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体系的创新目标。中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关注创新质量。这个创新质量体系的研究是基于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从创立1868年开始到1983年改革再次创业以来,每年史太白要完成一万多个案例,并且综合世界上最新的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形成的创新质量学术报告。2014年底,德文版的创新质量体系一经发表,在德语地区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深圳创新委的刘主任嗅觉敏锐,立即邀请我们到深圳IT领袖峰会来给大家作创新质量体系报告。
昨天,(Fice)教授给我打电话,说一定要让我代他向刘锦主任问候,并向主办方表示感谢,也预祝IT领袖峰会圆满成功。
今天报告的PPT是我的德国同事这周加班专门帮我赶制的,所以是英文版的。由于今天时间的关系,这个创新质量体系的学术研究书是一本很厚的书,所以我在这里只跟大家分享一下创新质量关于新价值的思考,以及在中国的德国公司的实践案例的分享。如果大家对创新质量这个主题感兴趣的话,创新质量新价值报告的中文版正在编译当中,我们力争在今年下半年英文版出版之前在中国首发。
讲到创新质量新的思考就要回答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如何评价创新带来的新价值。面对众多的创新项目,怎么选择和投资决策。首先谈一下什么是创新。在这里,我们创新质量体系当中采用的创新概念是基于创新这个词最早提出的(雄比德)先生,他最早提出了创新这个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这是一个经济过程。因此,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他严格区别于技术发明,把现存的技术革命引入到经济组织,形成经济组织中新的经济能力。比如大家熟知的MP3技术,它是德国20年前的技术发明,苹果的MP3播放器就是创新。
创新的组合有五种情况,它包括研发一款新产品或一款具有新特征的产品,比如iWatch采用新的工艺或生产方式,比如手工生产方式被机械生产方式代替,开辟一个新市场。比如说从国内市场走向国外市场。开发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工艺来源,比如汽车采用工程塑料零部件代表部分钢构零件。深圳华为全员持股的组织形式也是创新。今天我们在创新质量体系当中,我们讨论的创新不仅仅是生产的五个创新,还包括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生活方式创新等等。未来将要不断出现新的创新。
讲到创新,我们就说怎样创新。美国着名传播学者20世纪60年代提出创新扩散理论,创新理论往往是由一小部分狂热的创新者开始,将概念传播到受人尊敬的早期采纳者,这些人具备快速的将信息传递的网络,这里会有一拨指数增长。然后早期大多数人慢慢开始认知这个创新,当他们验证了创新的有效性之后,遵守习惯的后期大多数者会加入,最后剩下顽固的落后者慢慢变迁或者不变。从左到右的创新不是自然发生的,必须要有创新者的强力推动才能实现。创新的内容很丰富,并非好主意就是已经成功创新。一些公司的创意之所以常常半途而废,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创新当中环环相扣的薄弱环节。企业需要开发一个有效的创新流程,形成创新产业链,目的是把创新的点子化为产品推向市场。这就是创新价值的理论。
今天在创新质量体系当中,我们认为的创新价值链不仅是传播出去就算结束,我们认为一定要考虑到创新的受众者也就是客户的感受,有没有真正为他们创造价值,以及他们对这个创新的反馈。在互联网当中也常常提到客户体验和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以在创新质量体系当中,我们延伸了创新的理念,就不止是生产创新,包括金融、商业模式,还有社会治理、生活方式。创新质量,我们觉得创新的产业链也要包括客户的反馈、创新受众者的感受和有没有为创新的受众者提供真实的价值。
这里讲到INQ就是创新质量的缩写。如何评价创新的价值?在雄比德的经济模型当中,创新将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过程,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以实现新组合为基本职能的人称为企业家。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成功创新所创造的价值的大小决定着企业的创新盈利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今天我们在创新质量体系中把企业成功创新时创造价值的变量定义为创新质量,简称INQ。
创新质量体系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个变量,有别于传统意义上质量是一个标准,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在这里,创新质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归纳为创新质量是成功创新产生的区间时间内,成功创新后产生的价值,减去创新前的原始值,得到的成功创新出来的变量价值。这个说起来比较拗口,接受起来道理也很简单。但是,创新质量的正值越大,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反之,则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弱,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这里可以用网上比较流行的解决生产线上香皂包装生产空盒的问题。联合丽华引进了一条自动生产线,在包装线上有一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面没有装入香皂。于是联合丽华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团队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博士后团队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等技术,花了90万人民币,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盒通过,就会检测到,并且通过机械手把空盒子推走。中国一个南方企业也买了这条生产线,跟一个小工说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就不要来上班了。这个小工怕失业,然后就围着生产线走来走去,回到加也冥思苦想。突然发现电风扇,于是想到了解决方案,花了190元人民币买了一台大功率的大风扇对着生产线猛吹,于是空的香皂盒都被吹走了。解决同样的问题,90万人民币的成本和190元人民币的差额,就是南方这个乡镇企业的创新质量。这也许是网上流传的一个笑话,但是生动阐述了创新质量的实际意义。企业在面对众多创新项目时怎么选择和投资决策创新质量高的项目,成功创新和创新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这里论述的企业家是指雄比德意义上的企业家,即一个人只有当他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不是人们原来认为的企业家的定义。这里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要进行创新,首先就要进行观念的更新,且企业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预测能力、组织能力和说服能力等等。
我们也在中国开展关于提高创新质量的实践和研究,在江苏太昌德资企业集中的地方我们开展了30个项目,这些项目来自19家德资企业,这些企业家来自于不同的生产部门,有研发、生产、设备、工艺、项目管理、人事、财务,这些企业家,他们每个人都要在企业当中寻找一个创新的项目,为企业在三年当中创造一百万人民币的效益。同时,在三年之后要带领团队形成一个人均年产出100万人民币的创新团队。达成以上两个目标以后,这样的创新企业家,他带领的团队也会为社会创造100万的税收贡献。一年过去了,这些企业和企业家,我们做了访问,他们有的已经项目过半,初见成效。今年3月15日,德国汉诺威开幕的消费电子信息及通讯展览,中国今年是展会的主宾国,马云在开幕式演讲,与中德两国领导人一同启动了展会开幕。2015年是中德两国的创新合作元年,所以今年史太白也尝试把创新质量提升的体系在中国本土的企业当中开始做实践和研究。
现在中国大地一片如火如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说创业是生活方式,创新则是生活态度。创业不懈是修炼,创新质量是追求。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