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产业落地的重要支撑载体——软件园区
近年来,IT业界如果评选最热门词汇TOP10,“云计算”必定名列前茅。云计算作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概念诞生之日起就备受追捧,但是过度的概念化炒作与实际落地的步履维艰一直使云计算出在相对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除却企业尚未接受云计算的新理念,担心其安全问题外,实现云计算所需要的初期软硬件环境和巨大投入,也成为困住其发展的原因之一。
云计算落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政府、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厂商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上承政府、下接企业、具备良好先天优势的软件园区将会成为整个云计算产业在中国落地的载体,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空间优势得天独厚
软件园区作为产业聚集区,首先具备空间优势,能满足云计算实施过程中对于物理空间和硬件设施的需求,例如所需要的数据中心对厂房的物理条件要求等。另外,软件园区是向园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云计算或可成为园区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园区企业对软件园区比较信任,这样做有利于云计算服务的推广。事实上,园区企业对云计算服务是有需求的,上海浦东软件园区通过对园区内外的企业进行调查,看到了这一需求,于2010年成立了专注于为全区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汇智在线公司,正式启动“汇智在线”云服务平台建设,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IT服务共性需求。
政府扶植占据先机
作为政府扶植软件产业的重要抓手,软件园区在对接政府各项政策,以及报批相关扶植项目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园区内企业在获取政府资金支持、以及政策帮助方面,往往优于园区外企业。云计算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将会受惠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而软件园区内的企业则更易接受及时与各项政策对接。
企业云集促进产业链形成
“高密度、高纯度”的软件企业生态聚集区一直是软件园区最核心的本质之一。而企业的高度聚合,在某种程度上也将促进形成细分产业链形成的契机。例如中关村软件园在云计算领域,目前已聚集了30余家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业务范围上看,几乎覆盖了云计算产业链上的所有层次,初步构建起云计算产业生态系统雏形。目前,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关村软件园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云计算基地(中心)联盟已经在中关村软件园成立。该联盟是目前云计算领域级别最高的“国字号”产业联盟,而产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将带动园区相关企业,最终促成云计算产业的落地。
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变革期,届时,规模大、数据处理较强的计算系统将具备核心竞争力,而按需计费的新消费模式也必将为社会接受和认可。云计算终将落地,而软件园区作为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参与到这场技术的变革之中,并承担起重要角色。